在此次会面中,王毅外长开门见山直奔重点,他表示“中巴是铁杆朋友,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”,并强调称中方始终支持巴方,与巴方风雨同舟、患难与共。
【王毅会见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】
这番话可不是客套的“外交场面话”,而是包含深意的。这里的“全天候”,意味着中巴关系的稳定不会受国际局势变化影响,而其中的“铁杆”二字,更是进一步强调了中巴在安全领域的默契。
对于面对未知风险的巴基斯坦来说,王毅的这番话无疑就是最好的“镇定剂”和“强心针。
为什么这么说?我们先来看一下此次巴军官来访的大背景。此次会面正值印度在印巴边境大规模军演之际。
根据印度空军官方通报,此次军演时间为7月23日至25日,地点选在拉贾斯坦邦印巴边境地区。而且这次军演规模很大,参演机型包括法国制的“阵风”战机、俄制苏-30MKI、“美洲虎”攻击机和幻影-2000等,其中“阵风”和“幻影-2000”战机将是此次演习的主力军机。
上一次印巴空战中,“阵风”战机被击毁的事情还历历在目,尽管印度遮遮掩掩不愿承认事实,坚称战机是“技术故障”坠毁,但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无意间一句话,让印度在上次印巴空战中“阵风被击落”的黑历史彻底曝光。
他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提到:“那次冲突中至少有五架战机被击落。”虽然没点名,但众所周知,那场空战只有印巴两国参与,矛头直指印度空军。
【印度在印巴边境军演】
而这番话也让印度内部压力骤增,反对派更是借机要求莫迪政府公布真相,声称必须有人为此次事故负责。
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,印度在印巴边境举行大规模演习,而且还再次把“阵风”战机拉出来做主角,怎么看都有明显的警告和挑衅意味。合理推测,莫迪政府是想通过这场军演来对内安抚反对派和民众情绪,对外则想“找回场子”,重振印度空军“雄风”。
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,印度此次军演无疑让巴军方的神经再度紧绷了起来。在此背景下,巴基斯坦军官来华访问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,显然巴方是希望从中方这里寻求一些“安全感”。
对于巴基斯坦来说,中国是绝佳的“定心丸”,之所以这么说,不仅仅是因为上一次印巴空战,巴基斯坦在中国武器的帮助下打赢了印军。更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,中方在多方面建立了深厚合作,从经济、能源到安全防务,几乎是“面面俱到”。
比如在军事合作方面,中方是巴基斯坦最大武器供应国,JF-17“枭龙”战斗机就是中巴联合研制的产物;经济层面,中巴经济走廊是“一带一路”旗舰项目之一,为巴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与就业;战略利益上,两国在反恐、安全、地区稳定等方面高度一致,尤其在印巴问题上有深度战略默契。
【印度“阵风”战机被击落】
所以穆尼尔此行,一方面肯定有“外交秀肌肉”的意思,通过展示中巴之间的深厚情谊,来警告印度不要轻举妄动;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加强中巴合作,尤其是在军事武器、技术协作等方面,确保后续有意外情况出现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。
当然,可能有些人认为巴军方此次访问只是巧合,说不定只是一次礼节性的出访。但要注意的是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,是该国最具实权的军方领导人,特别是在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事务上,巴军的分量不亚于文职政府。而穆尼尔此次出行的时间点,也恰恰踩在印度军演的节奏点上,这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,说是巧合显然很难让人相信。
事实上,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即便巴基斯坦这次不来华“请求支援”,中方也会持续关注印巴边境的情况。因为一旦冲突外溢,不仅印度、巴基斯坦会付出代价,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。
而这次穆尼尔来访,既证明了中巴关系的深厚,更是印证了中国在南亚事务中的“定盘星”角色。
现在看来,印度的这次军演,热闹是挺热闹,但效果如何,还是两说。尤其是在没有外交铺垫、对内压力又大的背景下,这种“拉风演戏”反而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。
相比之下,巴基斯坦的操作显得更成熟:不慌、不躁、不乱,而是默默与关键盟友加强协调,以外交稳态度、以合作控风险。
而中国的角色,不是哪个国家的“后台”,而是地区和平的真正“定海神针”。